欢迎登陆中国价格协会
经济新闻
相关链接

经济增速换挡,为什么就业却能保持稳定?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今年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万人,提前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4.9%左右的较低水平,就业比较充分。

2012—2016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4.1%以内,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然而,2012—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分别为7.9%、7.8%、7.3%、6.9%、6.7%,但为什么近年来我国就业能够保持稳定甚至好于预期呢?

从上述数据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相比之前,拉动就业的能力是在增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动能发生了转变。以前经济增长主要靠制造业、工业等传统动能,而现在出现大量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这些新动能带动就业效应比传统动能更大。”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创新带来积极就业效应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了解到,随着经济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拉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2012—2016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由160万人提高到196万人。

“传统动能中,资本是主要生产要素,且规模都比较大;而新动能更需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准确地说是人的大脑,且中小规模企业比较多,目前新增就业大约有80%—90%都是新经济形态带来的。”赖德胜说。

以分享经济为例,据有关机构测算,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其中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员约为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从代表企业滴滴出行公司的数据来看,2013—2016年,已有1100多万注册司机有过接单行为,其中有1/4以上的司机日均接单4单以上。来自快递服务业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企业从2013年的436家增至2016年的847家,从业人员增加16.1%。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在今年9月曾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平台仅零售业务就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3300万人,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就业的成功典型。

而新动能和新业态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力、吸纳就业,与一直以来政府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由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全国促进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已达259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51.9%。

改革创新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遍地开花”的“双创”。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牵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继续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随后的7月,又研究起草并由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作为全国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常州市武进区,就从“双创”中获益良多。自2016年5月获评以来,共扶持创业4143人,创业带动就业13948人,其中扶持大学生创业1166人,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4122人;农民创业1107人。

 

农村产业融合带来就业新机遇

 

如果说分享经济、“双创”等新业态给社会增添了就业新活力,那么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力推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组织试点示范县专题培训等方式,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环境。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印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出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着力解决用地难、融资难等困难和问题,加强对试点示范县相关部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进一步推动各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营造农村创业就业的良好政策环境。

农村创业,***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农村电商。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政府事务总监张瑞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农村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淘宝村,淘宝村就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淘宝村是农业社会组织方式、工业社会生产方式和信息社会销售方式交叉融合的产物。”

淘宝村的出现,为返乡人员和未就业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汪力斌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在调研过程中经常碰到外出青年受到电商发展的吸引,返乡创业的案例。如山东新泰的“甘薯大王”左臣明,是一名在青岛烤红薯12年后返回家乡创业的年轻人,他利用在外打工挣的钱开始培育红薯种苗,并通过阿里巴巴平台销售红薯及种苗,线上每年种苗的平均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同时,种植其种苗的客户,左臣明可以帮助其销售红薯。他自己建有储存库,通过淘宝、微信等线上平台销售红薯,红薯每年线上销售额达1000万元。

“农民在城市里视野更开阔,他带着这种见识,结合他对家乡的了解回乡创业。这是促进农民就地就业的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创业起步很不容易,这时政府应当给予支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赖德胜说。

显然,在这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并没有缺席。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先后分三批组织了341个县(市、区)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返乡创业激发“双创”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就业增收和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除了政策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努力打通堵点难点,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制定印发通知,创新设立返乡创业专项贷款,重点支持返乡创业初创企业发展、加强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促进特色农产品开发。经多方共同努力,陕西省安康市、江西省德兴市等试点地区返乡创业信贷工作已落地见响。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发展本地化农村电商业态,吸纳更多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已支持128个试点县及其所属870个镇和5500个行政村建设了淘宝服务中心,发放1.09万笔、3亿元“旺农贷”,带动1万多人返乡创业;京东集团在151个试点地区建设了服务中心,招募乡村推广员2.3万名,带动了数万人就业创业。

 

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十九大精神

 

大力推进新动能和新业态带动新就业,很多人因此受益。但这件事情就一点弊端都没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传统行业的就业是会受到影响的,如实体店铺的营业员、老国企的员工、传统行业中的农民工等。

但在赖德胜看来,这实际上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问题。“技术进步会破坏就业岗位,也会创造就业岗位,短期内可能会对岗位破坏影响大一些,但是长期看,我个人认为,增加的岗位一定会超过破坏的岗位。其次,这还是一个人群的问题,岗位破坏一定是针对某些人群的,我们的政府要关注哪些人群岗位会被破坏,进而精准施策,比如进行培训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两段内容专门讲述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处,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等内容。“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内容实际上正是回应了赖德胜的看法,就业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提高质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后纷纷表示,感到非常提气和振奋,尤其是报告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就业司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

为不断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结合实际工作做到活学活用,就业司还制定了《就业司党支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安排》,根据学懂弄通做实的原则,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具体安排。通过组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召开支部全体党员大会集中学习,党小组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组织参加全委集中学习活动,开展主题党日和讲党课活动,召开专家座谈会,与外部单位结对子学习等各种形式,持续深入地学习领会。就业司明确,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双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措施,继续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

活学活用十九大精神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落实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就《“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及时上报国务院。

“政府通过政策和引导营造出一个适合创新创业的大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多宣传,很多萌芽就长起来了,这对于促进就业和优化就业结构大有裨益。”赖德胜表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栾相科)

协会简介| 证件查询| 咨询服务| 会员单位

Copyright©2014-2015 版权所有中国价格协会 皖ICP备050466661号 技术支持:资海网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