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之二:“育人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校企共铸“扬州工匠”摇篮
来源:国家发改委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意见》有很多亮点和创新,破解当前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瓶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明确“四位一体”产教融合的体系架构;强调企业重要办学的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等。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将引领产教融合进入新的高度和新的时代。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日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走进学校和企业,听他们讲述产教融合的故事。
全国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之二
“育人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校企共铸“扬州工匠”摇篮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描写扬州的诗词很多,与扬州同样闻名的是扬州“三把刀”和“扬州师傅”。
近年来,扬州着力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动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变,努力实现“育人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为扬州市“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提供更加强劲的技能型人力资本支撑。“扬州师傅”逐渐转型为“蓝领精英”“大国工匠”,行业不再局限于服务业的“三把刀”,延展到了制造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各个领域。
数据显示,目前,扬州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其中,80%在扬州本地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扬州市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中高端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力军。
政产学发力,构建产教融合机制
“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教是支撑。企业看中我们的人力资源,我们的优势就是给他们提供熟练的产业工人。”在江苏汽车技师学院的新实训大楼里,乔士俊院长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栋实训大楼得到中央600万元资金扶持,2013年开工,2016年年底竣工,今年6月搬进来,总投资8000万元。”乔士俊谈到,学校先后建成5个省级实训基地,分别是汽车驾驶维修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大客车驾驶实训基地、汽车维修综合实训基地。“今年5月份又得到中央扶持资金1000万元。”
“学院每年投入400万元左右用于实训设备场所的更新改造。如2016年,学院专项投入200万元,对汽车诊断实训教学条件进行升级改造,经教育部和某公司联合认定,在校成立‘汽车诊断实训中心’,中心采用该公司的模块建设,无偿使用该公司的技术资料。公司对学校实验设备、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及学生实习等方面提供支持。学生毕业后有机会服务于该公司全国2000多家车联企业。”乔士俊谈到。
江苏汽车技师学院复办于1978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00人,年社会培训8000人次,办学近40年来,共培养全日制毕业生3万多人,社会培训达8万人次。学院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己任,开设汽车维修检测类、汽车制造装配类、汽车管理服务类三大类18个专业,形成了与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特色。学校先后与苏州金龙、安徽奇瑞、上海大众、江淮汽车等十多家大中型汽车企业建立校区合作关系,与江苏各市县以及上海、浙江等40多家品牌汽车4s店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我们依托学校建实训基地,根据每个学校的特长建全市的实训基地。比如,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特长是烹饪和电子商务,学校有周晓燕先生工作室,他既是中国烹饪大师,也是中国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此,淮扬菜创新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公共实训中心就设在扬州旅游商贸学校里。”扬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程兆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王慧勤校长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学校和阿里巴巴、京东都有合作,晚上7—9点,在校学生在教室电脑前,作为电子商务平台一名员工进行真实环境的实训,接订单、网络营销等,企业每个月对他们进行考核,根据多劳多得奖励学生。
近年来,扬州市结合当地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着力构建职教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大做文章,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大力推广实施“订单培养”“校企互助”“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更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和拔尖人才,为新扬州建设提供高素质劳动力支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教富民。
东西部联动,教育精准扶贫
在扬州旅游商贸学校采访时,记者遇到了湖南怀化市民政局副局长杨一平,他带着怀化当地贫困县的104个学生来到这里。
“怀化13个县都是贫困县,2个是*********贫困县,80多万人口还没有实现脱贫,2019年要完成脱贫目标。”杨一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早在几年前,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专门开办‘湖南(怀化)慈善励志班’,免学生3年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还报销学生入学、放假时的往返交通费用,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全部推荐安排工作。为充分保障生活安全,学校还给孩子们买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险;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每人每年发放1500元的奖学金等。在专业上,也选择电子商务、计算机和酒店管理等热门专业。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扬州市财政1年补贴6000元学费。但是,怀化这些贫困生3年所需的开销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字。按1名学生1年需开销1万元左右来算,300多名学生3年就是近千万,这么大的资金仅靠一个职业学校根本无力承担。何况,他们还准备把这项教育对口扶贫工作每年接力下去。这些孩子的学杂费和住宿费学校可免除,但他们的生活费却要依靠社会来筹措解决。于是,学校通过慈善晚会和当地媒体宣传,鼓励企业和市民踊跃捐款。
程兆君就参与到一对一帮扶的队伍中。“这两年,我资助了两个贫困生,培养一个贫困生,不仅可以改变他的一生,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这件事值得。” 程兆君说。
“这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目前来的学生还是当地少部分人,很多人来不了。东部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我们那里学生多,成绩好。中西部地区在职业教育上应建立起联动机制。”杨一平表示。
《意见》出台,及时解渴
经过多年发展,扬州职业教育呈现出办学形式多样化、层次结构完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等特点,逐渐成为该市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中高端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扬州市发展改革委专门针对该市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制定发展对策。负责该项调查的程兆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职业教育是扬州构筑新的产业优势的关键支撑,是提升扬州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抓手。当前,人口红利正逐步减少,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扬州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
程兆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扬州市职业院校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与普通高校共享、整合技能教育资源和学历教育资源,在原有以初中为起点的三年中技班、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大专”班的基础上,增加了高中、职业高中为起点的三年制“高师+大专”班、四年制“技师+本科”班等培养层次,丰富了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目前,全市职业院校拥有“*********示范性高职院校” “*********重点中专”“*********重点技工学校”等一批*********招牌。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乔士俊谈到,“从专业上看,原先大客车专业是很紧缺热门的专业,但随着高铁城际交通的普及和无人驾驶技术的诞生,这个专业今后怎么发展值得深思。另外,由于技术更新快,学校投入的几千万教学设备很快就被淘汰了。”乔士俊谈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乔士俊在******时间认真学习了文件的内容,他谈到:“《意见》中提出深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找准了问题的症结。”
程兆君谈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得非常及时,很多政策也相当“解渴”。如在《意见》中提到,要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等。“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帮助西部等贫困地区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留在东部,也解决了东部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如何缓解东部地区政府财政的压力,真正实现教育扶贫,还需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作相应的考虑。”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