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价格协会
相关链接

《中国古钱币研究》图书预告

《中国古钱币研究》是中国价格协会文物艺术品价格委员会“古钱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资料汇集,兼顾了古钱币的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

本书分三篇。上篇为古钱币价格综合研究,包括文物艺术品及古钱币概述、古钱币价格 形成理论、价格评估技术与方法、古钱币评价标准及价格水平等;中篇为唐及五代十国年号钱资料,精选彩照和拓片 550 余张,为国内首次公开发表;下篇为辽代手雕金质钱币探考研究,历史背景、故事性强,采编辽代金币实物彩图 160 余幅,均为国内首次公开发表。

本书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为 16 开本,572 千字,约 800 张图片,全彩印刷,制作优良,定价 188 元。预计 2025 3 月售书。

本书由中国价格协会原会长兼文物艺术品价格委员会会长陈峻先生主编,主要供文物艺术品价格师、文物艺术品价格评估师、价格鉴证师在工作中参考。有兴趣的古钱币爱好者、探索者也可以作资料留存。


联系方式: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1号白云大厦10层,中国价格协会文物艺术品分会钱币邮品部。该书由中国价格协会协助发行。

办公室电话:010-68013102 丽娜18612498480


《中国古钱币研究》出版说明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也是价格的计量单位。中国是******上***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钱币具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表明,我国在夏商之际,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海贝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立发展的货币文化。它如影随形地伴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一起发展。

古代货币起源于实物货币,经历上币(玉石)、中币(金银)、下币(铜钱)以及纸币(皮、帛)各种形态。古钱币发展于金属铸币,终结于机制币。这其间,伴随有称量货币和纸币等,但使用时间***长,多数时期都占主流地位的货币是金属铸币。古钱币传承有序,有文有物,史料丰富,从未间断,形成了社会上独有的知识学科。一部古钱币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浓缩史,方圆之间见乾坤。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古代钱币成为古玩,进入现代人消费市场,古钱币也从一般等价物变成了商品。我们能够看到和接触到的历史遗留下来数量***多、内容***丰富的古钱币,也是金属铸币。古钱币已经成为公众喜闻乐见、老少咸宜、收藏赏玩的大众物品,成为民间“字画、瓷器、钱币”并列的第三大文物艺术品消费市场,由此产生了古钱币自身的消费价格。

古钱币以及文物艺术品价格如何评定,在社会经济活动、市场交流、特别是涉案价格认定中是一个难题。从2007年开始,中国价格协会价格评估鉴证分会在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文物艺术品价格鉴证技术操作规范”课题研究,以古钱币价格为突破口,成立专业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全国性的钱币调研、考察和问卷活动。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召开过四次全国性会议,组织南北钱币专家 到东北进行实地考察,课题组成员并走访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考察市场并寻找钱币仿古或者制假地点,开展全国性钱币问卷调查。举办过十多期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参加过这项活动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协会机构人员、专家学者、经营、收藏人士达数千人,取得了较多成果。专业人士对钱币标准品价格、品种差价、品相差价、材质差价、存量差价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在钱币领域、甚至价格工作领域都是空前的。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价格和货币是孪生兄弟。价格工作者不但要熟悉现实的价格,也要知道货币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了解货币的真实价值及其实在购买力,不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课题组大范围的活动告一段落后,古钱币研究课题组就开始系统的跟踪古钱币的市场、质量、价格变化趋势,中国价格协会文物艺术品价格委员会成立,也给古钱币研究带来新的动力。

2021年12月,中国价格协会文物艺术品价格委员会发布“中国古钱资料征集公告”,并长期有效。

公告征集品种为:

1、年号宝文钱,各朝各代出现过的金属质制古钱。(1)正朔年号钱、(2)地方政权年号钱、(3)义军年号钱。

2、行用钱,4000年以来,各朝各代流通中实际使用过的金属质制古钱。(行用钱与年号钱相同的,归为年号钱。)(1)汉前钱币、(2)汉唐时期、(3)宋辽金时期、(4)元明时期、(5)清代。

3、非行用钱(含民俗钱),(1)1911年前官方非行用钱与年号钱相同的,归为年号钱;其他非金属材质(海贝钱除外)的年号钱、行用钱,归为非行用钱。赏赐钱、祭祀钱、礼佛钱、纪念钱等归类方法相同。(2)1949年前的民俗钱。(选择具有当前社会意义的品种)。

公告征集范围是:

1)2008年以后出现的新品种,即未在2008年及以前出版图书中公开的各种品名、规格、版式的年号钱、行用钱和非行用钱。(2)2008年及以前已经见诸出版图书的各种钱币,藏家如果是自有的,也可选送少量珍罕品种。

征集活动得到社会钱币界的大力支持,得到大量的实物图片以及论文资料。自2006年以来,经课题组验证的钱币实物达数万枚,对其中6000多枚进行了金属成份检测,可用的钱币拓片有20000多份,提交的古钱币及文物艺术品价格论文、资料等300多篇。这些资料对研究当前钱币市场的交易活动、质量现状、价格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有一定的作用。

古钱币研究课题组、中国价格协会文物艺术品价格委员会将以《中国古钱币研究》丛书的方式,逐步整理出版这些资料,主要反映与古钱币价格认定、价格鉴证、价格评估、价格咨询有关的资料汇编图书,也涉及古钱币的实物、特别是一些新出现的古钱币实物资料。因为分集出版,带有系列丛书的性质。本书为《中国古钱币研究(******辑)》。

由于古钱的品种规格实在太多,如浩瀚大海,非一人、一时、一地、一家所能完全企及,对新品更是众说纷纭。为了避免真假争议,价格部门一般将古文物分成“到代(真品)、年代不明(待考品)、当代(假品、现代工艺品、赝品、复制品、仿制品、臆造品等等)”

在文物艺术品商品交换中,会遇到质量问题,各种质量都会有对应的价格。价格专业人员需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物艺术品的商品知识,但不介入真伪争论,只注重价值与价格。注重公认的“真优美、假劣丑”,容忍“争议品、待考品”存在,把握其间的价格差异,同时发挥行业价格协会的作用,不间断的收集资料,找出影响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总结提炼相互间的比价关系,作出合理评价。

本书不确认、不讨论钱币的真伪问题,旨在信息传递,真伪由读者自行判断,也留给时间去印证。有新材料相互补疑的,也可以按照《古钱币征集公告》中的方式提供相关资料,以便下一辑使用。

资料编辑本着开放、包容精神,集思广益、百家争鸣、承认现状、留证辨伪,尽可能提供社会资料和个人观点,以供钱币研究和爱好者参阅,同时作为一种资料留存。

特此说明。

古钱币研究课题组

2023 年 7月



协会简介| 证件查询| 咨询服务| 会员单位

Copyright©2014-2015 版权所有中国价格协会 皖ICP备050466661号 技术支持:资海网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