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价格协会
相关链接

多地抢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2省份启动申报或准备


截至8月31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都确定了各自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四川、江苏、广东、湖南、湖北、浙江、陕西、河南、河北、江西、贵州、辽宁等12个省份也开始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申报和准备工作。

一线城市强力切入

一线城市在制造业的不同领域具备了较强的基础,是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昨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对接国家要求,将以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为重点,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业创新研究;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不久前,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设10-20个覆盖重点领域的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其中模式先进、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北京市提出,创新中心主要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八大专项的重要创新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的通用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6月,深圳发布《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提出积极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战略支点。推动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争取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落户深圳。

8月,工信部调研组在深圳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座谈会,华为、比亚迪(58.660, 0.11,0.19%)、大族激光(22.730, 0.03, 0.13%)等深圳企业也参加了座谈。

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吴垠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国现有城市制造业发展基础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看,一线城市的龙头企业基础***强,得到支持也较大,有望成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主导力量。

多省份密集启动

根据工信部8月30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到目前,已经有12个省份开始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申报或准备工作。

江苏省是***早实施创新试点的地区之一。去年底,《关于开展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批)试点的通知》正式发布。《通知》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获得创新中心试点资质的单位将获得政府每年给予的相关资助。

大部分省份在近期启动了试点工作。

8月,四川省经信委启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工作,创新中心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与燃机产业、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开展。

四川省经信委创新处处长张盛俊认为,省机械研究院已经着手机器人(24.250, -0.09,-0.37%)制造创新中心的筹备工作,四川有望率先机器人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浙江省8月发布《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任务的,予以******3000万元支持。研究制订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优惠政策。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支持企业牵头制订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江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的通知》也在8月发布。《通知》明确,对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研发仪器、设备设施等,按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后补助,每个创新中心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

专家认为,在制造业低迷的大环境下,各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即是完善创新体系的需要,也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吴垠认为,调结构离不开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以深圳和东莞为例,东莞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创新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容易“沦陷”。相比之下,深圳近年来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同一个地区为什么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转自:上海证券报

协会简介| 证件查询| 咨询服务| 会员单位

Copyright©2014-2015 版权所有中国价格协会 皖ICP备050466661号 技术支持:资海网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