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收费监管 助力供给侧改革”系列报道之四:
山东省深化高校收费改革 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来源:国家发改委
2013年以来,围绕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山东省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经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试点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放开放活高校收费管理,调整优化高校收费结构,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高等教育收费管理体制,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为高校综合改革提供了一个有效突破口
按照“以价改促教改,以改革促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推进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为前提,先后在山东大学等24所高校进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一是改革计费方式。由固定的按学年收费改为弹***学制的按学分收费。学分制收费实行“两部制”计费方式,学生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二是由现行政府制定具体学费标准改为总量控制下的政府指导价,即控制年度基本学费标准,比普通高校提高10%。三是实行备案核准制度。由试点高校提出学分制收费方案,报省价格、财政、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执行。
实行学分制收费,按学分将课程量化为收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进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学分制教学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教师的权力,成为学校对教师进行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量化依据,也调动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学分制收费促使高校根据学生的需求******限度地提供教学资源,实行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推进了高校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高校综合改革提供了有力抓手。学分制收费改革,得到高校等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收取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调整高校学费结构,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有升有降有稳”的原则,对高校学费进行结构***调整。一是优化高校之间学费结构。“211”、“985”工程建设高校与普通高校学费标准保持15%的差距;省属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优质特色高校与其他高校学费标准拉开5%的差距;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高校与未改革高校拉开10%的差距。二是优化专业间学费结构。重新划分学费标准专业类别,适当提高并拉开文理类学费标准差距;提高医学类、非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学费标准;适当下调普通高校外语类学费标准;稳定艺术院校艺术专业、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等学费标准。三是对办学成本高、就业形势好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实行支持***政策。在调整学费标准的同时,按照保基本的原则,******落实国家奖学助学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入学“绿色通道”制度,并增设“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财政部门每年拿出5000万资金,专项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学费结构***调整,拉开了专业之间、学校之间的价差,优化了学费结构和比价关系,推动了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发展。总体来看,学费标准平均调整幅度为19.66%,学费标准居全国中游水平,基本解决了学费标准明显偏低问题,高校经费紧张状况也有所好转,保障了山东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高校收费管理机制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2013年,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山东省将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实行上限管理 ;放开了民办教育、网络教育、******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2015年,放宽了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收费政策;2016年,又放开了全日制MBA、MEM、MPA、MPAcc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同时,对收费文件实有效期限管理,建立完善了高校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放开放活高校收费管理权限,打破了长期僵化的价格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较为灵活的收费机制。放开网络、******等高校学费标准管理权限,扩大了高校的价格自主权,激发了办学活力;放宽放活价格,促进了高校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优化办学项目结构,创新发展。目前,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41513人,占全部在校生的2.55%;校企合作办学在校生46289人,占全部在校生的2.84%。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就业状况良好,很受社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