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城)镇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二:
强化产业支撑 着力补齐短板 四川省探索小城镇发展新路径
来源:国家发改委
编者按: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研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促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中央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联合召开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我们整理汇编了会议上浙江省、重庆市、福建省、吉林省等17省市的交流发言材料,将以系列文章形式陆续发出,供各地参考、借鉴。
“特色小(城)镇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二:
强化产业支撑着力补齐短板
四川省探索小城镇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和建设,先后实施了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全国建制镇试点、“百镇建设行动”等一系列举措。特别是,从2013年起,启动开展了“百镇建设行动”,在全省2000余个建制镇中,共选取300个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逐步探索出以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子。
一、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16年6月,300个试点示范镇共整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8.4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5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78.6万人。一是试点镇经济增长动能强劲。三年来,300个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4%和24.8%,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14.4亿元,其中10个镇超50亿元,简阳市贾家镇接近200亿元。二是产镇村加速融合发展。城镇集聚、带动、辐射作用凸显,有力促进了新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300个试点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2.5%、13.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配套设施日趋完善。300个试点镇通镇通村公路通达率、垃圾收集清运率达到100%,城镇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84%以上和52 %以上,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分别比2012年增加3.1、2.2平方米。四是城镇规模明显扩大。三年来,300个试点镇建成区面积扩大65平方公里,镇区平均常住人口1.59万,是我省建制镇平均水平的2.74倍。城镇集聚人口万人以上的镇超过600个,1—3万的镇492个,3—5万的镇103个,5万人以上18个,部分小城镇已初具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条件。
二、初步形成了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各试点镇立足自身优势条件,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一是工业特色镇。主要依托工业园区、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如泸州市二郎镇和遂宁市沱牌镇已成为展示川酒文化的特色名镇;绵阳市石马镇利用背靠科技城的优势,打造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电梯小镇”。二是商贸特色镇。主要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立足为农业农村服务,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泸州市九支镇通过发展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成为川黔交界商贸物流重镇;彭州市濛阳镇初步建成“蔬菜贸易小镇”。三是旅游特色镇。主要依托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如大邑县安仁镇打造中国博物馆小镇,江油市青莲镇打造国际诗歌小镇,宜宾市李庄镇打造文化抗战名镇。四是其他类型特色镇。如攀枝花市红格镇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特色镇;郫县菁蓉镇以“菁蓉创客小镇”为品牌,打造创新创业特色镇;资阳市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建设中国“柠檬小镇”。
三、我省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破局“千镇一面”。重视编制试点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利用四川独特的山、水、林生态优势,创建美丽宜居小城镇。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明确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和政策导向。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创业就业。突出发展95个工业镇、107个商贸镇、98个旅游镇,分类施策,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优势,加强服务配套能力建设,为就业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环境。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建设治理。率先******放开特大城市以外的城镇落户限制,清理并废除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限制条件。探索PPP、BT等市场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扩权强镇,提升城镇建设治理水平。四是致力补足短板,追求宜业宜居。省级每年整合专项资金7.1亿元、每个镇单列60亩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畴,公办学校对其普遍开放。三年共培训试点镇干部人才5000余人,提高了建设管理水平。
四、工作启示
一是四川农村人口比例大,发展特色小城镇,是落实中央“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典型的四川城镇化建设新模式。二是四川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发展特色小城镇,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为释放西部这个“******回旋余地”巨大潜力、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摸索了经验。三是四川资源富集人民勤劳,发展特色小城镇,顺应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潮流,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广阔平台。四是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发展特色小城镇,真正保留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脉和四川记忆。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四川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虽然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但农民转户的积极性还不高。二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明显,缺乏与特色镇建设配套的专项资金,投融资模式创新还不够。三是部分特色镇反映当前面临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单列指标不到位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四是特色镇主导产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明显。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抓紧出台扶持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配套政策。设立专项支持资金、建立特色小镇发展基金,鼓励各地创新投融资模式,整合引导民间资金、增加特色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二是建议国家抓紧出台特色镇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顶层设计。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有条件、成规模的特色镇应及时放开镇级市设置的“门槛”。三是建议国家抓紧出台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扶持政策。加大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城乡间、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大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相关教育医疗等经费转移支付力度。(四川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