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报道之一:军民融合助老工业基地换羽新生
来源: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岩 中国国防报记者 鲁文帝
编者按 这是一组关于军民融合的深度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主席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以习 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五年来,各项顶层设计相继出炉,重点领域任务逐步明确。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强化需求对接、改革创新、资源整合,坚持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军转民”提速,“民参军”踊跃,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喜人。
这也是一组以“军民融合”方式完成的深度报道。日前,中国改革报和中国国防报联合派出多路记者,深入采访全国各地推进军民融合的探索实践和成果经验。从10月9日起,两报联合推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报道”,以此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敬请关注。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军民融合助老工业基地换羽新生
全副武装的官兵、穿越硝烟的战车、尖端先进的装备……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朱日和”阅兵至今仍让国人震撼不已。此次阅兵,向******展示了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改革行动的成绩,在首次亮相的许多新型武器装备上,可以找到“军民融合”的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主席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军民融合”成为高频词、关键词,各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呈千帆竞发、万马奔腾之势。这其中,军事战略地位突出、驻军众多的洛阳以军民融合为新引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军工科研生产单位8家,规模较大的民口军品配套单位36家,军民结合企业数量约占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1/3……洛阳的军民融合发展可谓坐拥“富矿”,记者日前来到这里,探寻军民融合“洛阳样本”背后的故事。
除冰破壁 军转民成果丰硕
“富矿”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军地“两张皮”困局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主题,也是难点所在。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洛阳的企业大多跟军工关系密切。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以下简称“导弹院”)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利用空空导弹军用技术开发民用和军民两用产品,事业部制和公司化改革推动了导弹院军民融合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今年8月,在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凯迈(洛阳)航空防护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迈防护”)参展的“野外智能考古集成平台”获得第三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而凯迈防护正是导弹院打造的6家高新技术企业凯迈系列公司之一。
一家军工企业如何进入考古装备民用领域?这背后靠的就是“融合”二字,殊不知,当年的“融合”却是生存压力所迫。副院长秦雨诗在导弹院工作了25年,经历了军转民的整个过程,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面对国家军工科研政策发生变化,科研院所普遍面临着生存的压力。“那个时候科研人员任务少,收入减少很多。重压下只能自发进行军转民的探索,就是靠着民品的转化,研究院撑过了***艰难的发展时期。”
在此之后,导弹院一直致力于军民融合发展探索,打造出凯迈系列公司,培育了光电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智能装备等一系列成熟的民用或军民两用产品。“凯迈电子利用导弹信号处理等技术研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已经走出了国门,踏入欧洲市场。”秦雨诗介绍说。
与导弹院有着相似经历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通过变革管理模式,采取“一所两制”模式,在保持军工科研职能的同时,注册成立了双瑞科技产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如今该研究所军转民的科技产业已超过80%,形成“科研支撑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互动。
观众在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实现强军目标 建设******一流军队”主题内容展区内参观。本报记者 高弘杰 摄
搭建平台 民参军******提速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并非易事,政府引导尤其关键。据洛阳市发改委副主任苏亮介绍,洛阳在全省率先成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多层面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例会以及政府、企业、驻军三方参加的联席会。“同时,我们鼓励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
探索构建军地衔接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中原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搭建军民融合网络信息平台……洛阳市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脚步从未间断。自2016年5月起,《洛阳市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简报汇编》(以下简称《简报》)开始定期编发,并分发至中原军民融合产业联盟100余家会员企业(单位),企业可以通过《简报》了解******政策,把握发展方向。
记者来到中原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会员之一的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锂电),在新建成的系统集成生产线上,某军品电源模块组装作业正在进行。据中航锂电副总经济师周向前介绍,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有前景的绿色能源,在民用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等各类环保车辆。同时,中航锂电通过大力实施民参军战略,参与舰艇用锂电池系统防爆研究及标准制定,以民用电源模块研发经验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军品电源模块产品。“通过军品的制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产民用产品技术进步,助推公司的良性发展。”周向前说。
据介绍,在民参军方面,洛阳还有LYC轴承、中信重工、轴研科技等30余家民口军品配套单位,不仅涵盖了国防科技工业的诸多门类,其中很多还承担了“神舟上天”“嫦娥探月”等国家重要工程。这些民口军品配套单位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军工产业的升级,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借才引智 走向社会“大市场”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园区,在各项“真金白银”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一批批新型研发机构纷纷入驻,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军民融合龙头企业。“园区的政策支持、洛阳雄厚的军工潜力和产业实力,促使我们***终选择入驻洛阳。”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数军工单位并不缺少科研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跳出军队“小圈子”,走向社会“大市场”,实现人才军地共享互补,是摆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今年年初,63880部队研究所收到一块印有“军企共建、鱼水情深、技压群雄、助企发展”的牌匾。该所政治部主任马学军向记者介绍了牌匾背后的故事。2012年,63880部队共建单位洛铜集团出现“铜铸炉的自动过程中断”故障,有着相关专业背景的该所副研究员吴晓朝带领2名技术骨干,短时间内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2016年底,洛铜集团生产线控制平台国产化后,又出现频繁死机问题,再次向63880部队寻求帮助。在吴晓朝的带领下,专家组仅用了8天时间便攻克技术难题。
“生产线软件国产化,这一技术难题我们请了很多专家都没能解决,部队研究人员一出手,就帮助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洛铜集团原总经理师青春对63880部队近年来给予的帮助感触颇深。据他介绍,仅吴晓朝为洛铜集团解决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挽回的经济损失就超过300万元。“人才密集是研究所的一大特点,现有人员中硕士、博士占比接近70%。如何将人才优势更好地转换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仍需进一步探索。”谈及现阶段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存在的问题,马学军有着自己的看法,“一方面统的还不够。一些城市建立相关机构不全,与驻军对接机制不够。保密问题仍无有效解决的途径。另一方面融的还不深。一些军转民、民参军的技术还停留在军民共建层面。这与习 近 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提升军队建设发展的思想有一定差距。”
国家“点题”,洛阳“破题”。立足于自身区位条件、工业基础、科研实力等优势,洛阳民参军氛围浓厚,军转民势头良好,形成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据显示,2016年洛阳市军民融合特色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2亿元,占全市工业规模以上的8%。目前洛阳正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振兴,军民融合的“探矿之路”仍在延续。